户外常识 分类>>

PP电子社群|自行车运动你玩过吗?

2024-03-10 05:21: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PP电子社群|自行车运动你玩过吗?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你经常会在街头遇见一群结伴而行的自行车队,靓丽的骑行服、头盔,还有他们脚下那价值不菲的自行车,构成了一道新的运动风景线。

  自行车,特别是公路自行车在国内并不能完全看作是新兴运动。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自行车,一直伴随着人们对速度的渴望与追求,中国可以算是自行车拥有量的大国,而自行车的运动文化却又相对起步较晚。

  自行车和马拉松,同为耐力运动,会有什么不同的文化背景,除了贵,你对公路自行车还有哪些疑问?今天,我专门请教了经营自行车店 14 年之久,也曾担任过自行车赛事总监的邹成,让他带我们看看自行车运动、比赛和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英国人约翰·斯塔利被称为“自行车之父”,他在 1886 年设计了最接近现有自行车的车型与零配件,所以自行车的比赛和文化自然也从欧洲开始发源。

  人类正儿八经拥有自行车的历史不过 100 多年的时间,但这不能组织自行车比赛的迅猛发展。如果以马拉松领域的六大满贯赛事来做标准,那么应该对标的就是自行车界的三大环赛:环法、环意和环西。

  除了波士顿马拉松,其余的五大马拉松都在 70 年代之后才逐步成型,最晚的东京马拉松更是千禧年之后才开始办赛。

  反观三大环赛,最早的是 1903 年举办第一届的环法,之后 1909 年环意诞生,即使最后来到的环西,那也是 1935 就开始办赛了,所以六大满贯这个概念要远远晚于自行车的三大环赛。更不用提历史更久远的古典赛,巴黎鲁贝诞生于 1896 年,比波士顿马拉松还要早一年,而且它也举办至今。

  三大环赛中最早的环法在刚开始阶段的主要参赛人群是法国工人,而举办环法的初衷是为了制造事件,推销《队报》杂志。后来《队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体育杂志。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点,三大环赛集中于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而欧洲的大满贯赛事却发生在英国和德国。

  国内自行车运动和文化的发展要晚很多,在 90 年代早期的一线城市,如今随处可见的 Trek(崔克)、Specialized(闪电)等进口品牌的产品还是稀罕物,那时的人们还需要通过 China Bike 这样的网站来寻找货源。

  邹成是 2004 年开始接触自行车,他认为这是国内自行车发展迎来的一个爆发期,随着互联网变得更加发达,越来越多的国外自行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车友们能够更轻易地接触到 Trek(崔克)、Specialized(闪电)、捷安特等品牌的产品。

  21 世纪初的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更是将自行车比赛的热度推向了又一个高度,虽然此后的故事发展成为一地鸡毛,但在当时是绝对的传奇人物。

  时间来到 2008 年,邹成的第一家自行车店链轮顺利开张。此后,他还担任过多个自行车比赛的赛事总监,他也从自行车爱好者,转变成为自行车运动和文化的推广者。

  自行车和马拉松,同为耐力运动,也都在近些年迎来属于自己的热潮,在两者面对自己的转机时,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

  如果说哪项运动最亲民,那绝对非马拉松莫属,这是少数能够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冠军同场竞技的比赛。

  相比之下,自行车运动在欧洲如火如荼,大众爱好者却和世界顶尖精英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天堑,与波加查一起出发,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类似三大环赛这样的头部赛事PP电子,车队的配置、科技装备以及战术部署和训练方式,都越来越往尖端方向发展,相互的竞争往往都是以秒为单位的毫厘之差,而相较之下,针对业余选手的赛事不仅数量要少得多,而且赛事在比赛级别中也缺少足够的分类,大部分的比赛最终只能成为大家的骑游活动。

  业余参赛者水平之参差,大到令人无法想象,而绝大多数的比赛中不存在为车队设置的竞争机制,也让赛事的精彩程度和竞技水平大打折扣,难怪有不少人对自行车赛事的理解就是一场个人竞速赛,而非团队赛事,更不用提复杂的比赛规则和车队战术以及每位车手的职责。

  在比赛目标上,马拉松争夺的只有一个冠军,而自行车赛就不一样了,除了总成绩冠军外,冲刺冠军、爬坡冠军以及单站的胜利,每个车队都有自己的规划,在同一条赛道,想法却大相径庭。

  自行车办赛一直都不那么容易,相比马拉松动辄上万甚至是数万的参赛者,自行车赛事的人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相对规模大一点的赛事也就勉强上千,而更多的比赛也就 200-300 人。

  此类办赛非常依赖地方政府的扶持,无论人数和传播数量,马拉松都具有天然的优势,自然受到政府更多的青睐。

  42.195 公里的马拉松赛道已经让城市的负担不小,而距离至少要翻三倍的自行车赛在许多的城市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赛道。这也造成了自行车的办赛和参赛成本都要远高于马拉松。

  自行车赛事的赛道总是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场赛事,第二年的赛道很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包括三大环赛,每年的赛道更新都是非常重要的看点。这也让很多参赛者无法在同一场比赛里找到自己的进步,因为距离、爬升的变化,成绩自然是很难做出横向比较。

  如果以马拉松比赛中“破三”可以被称为大神来做对比,那么自行车赛事里就很难找到这样的参考标准。

  同为耐力运动,从运动竞争方式来看,自行车和马拉松并不能称为是相似的两个项目,至少从观赏性来看,以团队作战的自行车赛事会更吸引眼球。

  马拉松比赛,大家各凭本领,你很难想象会有一群竞争对手协力阻击基普乔格,而自行车赛就属于一个新的挑战维度。近两年如日中天的大魔王波加查在珍宝一众强手的拉扯与精准的战术配合下,也最终被无情阻击。这种对车队战术的分析、预测和讨论都会成为车友们在观看比赛时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行车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看似热闹非凡,遇到自己的问题和桎梏还是不可避免。我们距离自行车文化的中心还是距离较远,沉淀的时间,对于骑行文化的理解和探索都还不够深刻,这些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更开放的态度以及服务来解决。

  很多人将自行车运动理解为土豪的运动,如今的自行车市场,万元的碳纤维车架仅仅只是入门级水准,特别是近两年自行车零配组件的成本上涨,整车市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3 万-5 万元的车子成为热门选择,而且还极度缺货。

  这样的价格让自行车运动天然地出现一道壁垒,至少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它只能存在于那些一二线城市当中。高昂的消费不仅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同时也需要在观念里对它有足够的认同,或者就像邹成所说的那样,“你身边需要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会觉得花这些钱去买这些车、装备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即便是欧洲这样自行车文化中心,精英与大众的疏离依然非常明显。大众的赛事和精英比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何提高大众参赛者在比赛里的竞技体验,似乎这并没有成为 A.S.O 的工作重点。

  各家马拉松都有自己不同的组委会,而欧洲的头部赛事大部分都属于 A.S.O(Amaury Sport Organisation)这样一个组织,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尽管有着种种的问题,但欧洲仍然代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强实力的自行车水平以及训练方式,而远离自行车文化中心的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摸索阶段,包括职业运动员的发展道路。在环法的历史上,目前国内只有计成曾在 2014 年参加并完成比赛。

  国内本身高水平赛事相对就较为贫乏,而更加缺少是运动员的晋升通道,特别是非体制内选手的参赛空间。如果国内的业余马拉松高手还能在上马、广马这样的国内顶尖赛事一展身手,那么国内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员的确处在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甚至是有些羡慕。

  文化的沉淀需要时间,百年环法,从一开始的一场营销事件,到最后的传奇赛事,其中是数代人的参与和体验。也许你不是车手,但你可以成为观众,去观摩当时这场轰动法国的赛事,与你的孩子一起去助威、去呐喊,而自行车运动的种子就在下一代生根发芽。

  邹成认为自行车行业不仅仅是产品和赛事本身相关,其本质是服务,而这也是目前国内自行车文化中最需要提高的地方,帮助骑行爱好者在日常的骑行中获得更好体验,让资讯的获取变得更为容易,比如让小白骑手更快地掌握骑行基础知识,或是搜寻到一条安全的骑行路线,帮助更多的人在骑行中找寻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自行车种类繁多,除了我们常见的公路车,还有山地自行车,当然也少不了 Gravel 自行车。Gravel 自行车翻译为砾石自行车。车如其名,它适合长距离碎石路面的自行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却几乎可以适用全地形的一款产品。

  不过,国内目前比较多的还是公路车,最近发展迅猛的则是折叠自行车,其中来自英国的小布(Brompton)成为都市人的新宠。

  山地和 Gravel 自行车受限于都市环境还没有进入主流,不过它们在美国倒是非常受到欢迎。山地自行车本身还根据路面的不同分成了多个类型,虽说目前大部分的山地自行车赛(XC 除外)都属于非奥项目,但反而成为了很多自行车爱好者的快乐源泉。

  不过,今年第一届 Gravel 世锦赛举办之后,UCI(国际自行车联盟)的野心似乎已经不止于公路赛事了。越野赛事的规范化,会不会一定程度上走回公路赛的老路,过分强调竞技层面的较量,而导致原本的娱乐变了味。

  至于折叠自行车,如果你将其视为通勤工具,它是不错的选择,但想要用它来体验自行车的速度与,终究还是不究竟的,它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才能实现更方便的携带。

  对于许多入门的车友或者即将成为车友的人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辆车与装备,邹成给到的建议就是看看身边的骑友们都用什么或者带什么。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在一线城市有门店的自行车品牌。自行车是工业产品,但对自行车的理解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消化的。

  车型的变化对大部分车友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因为我们的水平很难看出车与车之间的差别,如果一定要选,看得顺眼可以作为第一要素。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件保证骑行安全的装备,那么记得学会使用锁鞋,在高速的骑行里,锁鞋能很好地保证骑行者的稳定,不会因为颠簸产生脱离或者摔倒。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