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自行车助力绿色出行(国际视点)
自行车助力绿色出行(国际视点)联合国大会不久前通过一项决议,支持把自行车出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手段,并呼吁各国“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中将自行车融入公共交通”,倡导“在跨部门发展战略中对骑行予以特别关注”。
日前,在联合国确立的第五个世界自行车日来临之际,一些国家通过组织绿色骑行、环保之旅等活动,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出行,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强健民众体魄。
据不完全统计,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普及自行车出行每年可减少7600吨碳排放量。鼓励自行车出行,成为保护环境、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举措。当前,一些国家政府、企业和公众正积极形成合力,不断完善骑行专用车道、停放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时安装雨棚、发布“骑行晴雨表”,不断提升骑行舒适度。
“我们是从鹿特丹骑自行车过来的。从鹿特丹到这里有25公里,一路上有专用自行车道,我与女儿骑行既方便又环保。”在位于荷兰海牙市中心的一个自行车库门口,索菲娅女士对记者说。
这个不大的自行车库位置极佳,出门就是海牙最繁忙的商业街和旅游区,车库配备了气筒等工具。在满是步行街和单行道的海牙市核心区域,这样的自行车库有10多个,加上大大小小的露天自行车停放区,自行车停靠十分方便。
有数据显示,荷兰人口1700多万,共拥有约2300万辆自行车,人均超过1.3辆,居全球第一。在荷兰,有近一半人选择把汽车停在家里,骑自行车上下班。
荷兰自行车的流行与其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紧密相关。荷兰是低地国家,地势平坦,人口稠密,适合骑车出行。在荷兰,有4万多公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专用自行车道超3.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长度的1/4。基本上有机动车道的地方都有自行车道,专用自行车道最为常见,且很多与机动车道隔开。同时,自行车优先车道、自行车机动车共享车道也不少见。
另外,荷兰的自行车道信号灯、路标等设施完备,各个城市都有大量自行车专用停车位,并还在不断增加。格罗宁根、乌得勒支等城市都配备有超过1万个自行车位的大型专用停车场。
为鼓励人们骑行,荷兰各级政府及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购车补贴方面,一些雇主向骑自行车员工提供里程津贴,部分城市还提供购车补贴。在阿姆斯特丹等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等方面也更加关注骑车出行人群。荷兰政府调查认为,居民半数以上的出行距离小于7.5公里,这一距离适合骑行。荷兰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超级自行车道”,目前已建成数十条,最长的超过60公里,以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长距离出行。
为鼓励民众骑自行车出行,比利时瓦隆地区不久前推出了《瓦隆骑行晴雨表》,将该地区的100个市镇按照路况、维修点数量、存车安全等方面进行专家评估和民众打分,最终以A(优秀)—G(很差)的字母进行等级评分。当地媒体表示,“骑行晴雨表”有助于敦促城镇管理者不断提升辖区的骑行舒适度,吸引更多骑行游客。
比利时在改进骑行便利、舒适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乘客可以携带自行车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今年3月,瓦隆地区部分公交车开始配备可携带4辆自行车的车后支架,把自行车安装在支架上最快只需30秒。据瓦隆公交集团负责人卡特琳娜·柏斯介绍,目前可携带自行车的公交车正在试运行和调试阶段,近期,将有更多可携带自行车的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行,以鼓励民众采取“公交+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模式。
在几乎每个城镇,当地自行车爱好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几天免费的维修活动。当地政府也经常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免费为民众开办面向家庭所有成员的安全骑行培训班,提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狭窄道路上安全骑行的技能。此外PP电官方入口,各地还会组织儿童骑行免租金活动,帮助低收入家庭孩子。不少公司为员工提供通勤自行车,自行车骑行上下班的员工可享受一定数额的税收减免、午餐券等额外福利。
在比利时购买一辆自行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动辄上千欧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比利时支持自行车租赁公司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选择折叠自行车、货运自行车、接送孩子的专用自行车、比赛用自行车等多种车型。租期灵活方便,消费者还可以选择添加维修、保险等服务包。针对自行车维修成本较高的情况,保险公司推出了多种类型的自行车专用保险,减少骑行人对事故损失的担忧。
最近几年,自行车出行在新加坡变得越来越流行。骑车通勤或者骑车运动休闲,让购买自行车的顾客数量大幅增加。新加坡的叶先生平均每周有两天会选择骑车通勤,“往返大约27公里的骑行距离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比多次换乘公共交通更方便”。
新加坡政府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全国自行车推广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鼓励自行车出行,建立友好畅通的自行车骑行环境,缓解交通压力。在新加坡第一个步行与自行车市镇,4公里的自行车道将组屋与地铁站、公交车站等无缝衔接。自行车道为红色,上方安装了雨棚,下雨时一样可以安全骑行。其中一条步行和自行车道长2.6公里,设在轻轨高架桥下,方便居民骑车或步行。
新加坡政府目前正推动在所有组屋市镇内铺设自行车道,提升各市镇之间的衔接功能,让民众能轻松安全地骑自行车从家往返地铁站等地点。此外,联通全国的自行车道网络也在建设中,多条公路自行车道陆续向民众开放。目前,新加坡自行车道网络有460公里,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增加至1300公里。
为了方便停靠,新加坡政府还在公共交通站点、组屋区、公园等地配备超过22万个自行车停放点。大部分住宅区和交通站点距离自行车停放区域步行少于5分钟。在过街天桥和斜坡旁也建起安全通道,方便骑车人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民众骑车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兴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履职7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每年都会提出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议案,同时不断延伸履职触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