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鲲鹏击浪》剧组湘潭行青春对话“湘”见伟人

2024-04-08 20:37: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鲲鹏击浪》剧组湘潭行青春对话“湘”见伟人湘潭是的家乡,是他求学、求知、成长、领导中国的起点。65年前,根据毛主席“想在家乡办一所大学”的心愿,湘潭大学在伟人故里应运而生,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展壮大。百年后的今天,《鲲鹏击浪》剧组主创回到毛主席的家乡,在湘潭大学与青年对话交流,既是重温历史,也是致敬伟人青春。

  谈到《鲲鹏击浪》大胆起用新人演员,总制片人高军表示这部剧展现的是1918至1921年的历史,的年龄段是25至28岁:“饰演青年的演员一定要后继有人”。为此,《鲲鹏击浪》的选角持续了半年时间,从全国范围内的6000多名候选演员中,剧组数度推翻暂定人选,最终才确定如今这个以零零后为主力的主演阵容。演员于洋结合自己在《外交风云》饰演乔冠华、《鲲鹏击浪》中饰演杨昌济的表演经历,坦言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看人物的相关书籍,走过他走的路,从文字和足迹中靠近人物、成为人物,“先仰视他,然后平视他,然后和他相拥、合二为一”。演员李东翰兴奋地说,“能演李大钊是我的荣幸”。回顾剧组过往,他历历在目:“《鲲鹏击浪》角色形象把关很严。记得我刚进剧组,头发长度不够,造型师说坚决要等,等三五天才能拍。拍摄这部戏,所有年轻演员都怀着敬畏之心,用真心、真情,燃烧自己的一切去塑造角色。”

  谈及创作历程,总编剧马继红表示从事电视剧创作30年,《鲲鹏击浪》是最艰难的一次,创作历时四年,四易其稿,是在历史缝隙中挖掘矿藏。“反映青年时代的书并不多,《年谱》上记载的这段历史只有区区6页纸。”为了完成剧本,马继红找来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蔡元培、邓中夏、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黄侃、黎锦熙等和相关的人物传记,读了近100本,沿着的生命足迹,从韶山到长沙、到北京,重走一遍他生活的道路,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采风,最终完成了作品。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璇表示,如何从一个改良主义者慢慢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思想转变历程对于当代大学生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寻找答案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更需要我们不断去追溯、去重走PP电子官网。“感谢《鲲鹏击浪》给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影视教学素材,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跟历史和历史人物对话。”来自商学院的邹倩就说:“分享会让我深刻感受到摄制组的匠心,他们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让我脑海中重现了那段澎湃的红色岁月,也看到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成长故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王政淳说:“鲲鹏击浪从兹始,青春筑梦自此行。跟随青年演员一同回顾那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何为把人物演活、把历史讲新、把道理讲真。”

  昨天,《鲲鹏击浪》摄制组前往韶山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全体主创参观同志故居和同志纪念馆。站在毛主席铜像前,总编剧马继红率全剧组人员庄严致敬:“我们今天来到韶山,纪念您老人家诞辰130周年。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鲲鹏击浪》向全国观众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