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PP电子平台再访双联村:农文旅融合解锁共富“密码”
PP电子平台再访双联村:农文旅融合解锁共富“密码”溪水环绕村舍,燕子飞过屋檐,炊烟袅袅升起。盛夏七月,走过古朴厚重的村口石门,来到临洮县洮阳镇双联村,正值暑假,村里格外热闹,周边的游客自驾来打卡,白天采摘鲜果、游园赏花,夜晚仰望星空、伴月露营,不用去远方就能给心灵放个假。
漫步双联村,人在画中游。村民房前屋后的外墙壁上或挂着木锨、簸箕、锯子、木犁、陶罐等古老的农耕工具,或绘有展示丰收季节和田野生活的油画,用陶罐垒起的墙体、嵌在墙上的木船、“吹糖老人”雕塑PP电官方入口、旧式马车、老式吉普车、蝴蝶牌缝纫机、飞鸽牌自行车无不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石子路、拴马桩、架子车、篱笆墙、木纺车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
“近两年我们打造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新业态正在‘出圈’。每逢节假日,这里都能接待几百名游客。”双联村党支部陈体旋说,村民守着美丽村庄有活干、有钱赚,对过好日子有了更多憧憬。
历史上的双联村曾是宋经略安抚使王韶开边的军事要地,因其不分回汉,同时曾为历史上重要的茶马互市之地而得名“双联”,是一个少有的回汉文化交融的村落。千百年来,双联人一直在这里过着最本真的乡村生活,春种秋收,夏耘冬储。
补齐短板,锻造长板。2018年,紧邻县城的双联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抢抓全县沿洮文化产业带和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建设机遇,致力建设“狄道乡韵”旅游项目。
如今,独特的古驿道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依托,古老的农耕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不断绵延,成就了双联村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态。
在双联村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蓝白交织的扎染如花绽放,经典皮影戏演绎传统故事,剪纸研学课堂精彩不断。到双联村看一场皮影戏、染一幅扎染布、采一束玫瑰,已被不少年轻人标记在临洮旅游的“打卡清单”中。
“剪毛刺是基本功,手要稳还要准。”临洮剪纸传承人裴原明正在为大家讲解剪纸的创作技巧。她告诉记者,全县78个非遗项目全部在双联村展示,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寒暑假和周末游客很多,每天要演出三到四场。”五十多岁的临洮县赵氏皮影戏传承人赵学兵介绍说,以前经常走村串巷进行演出,村里建成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后,他就一直在这里固定演出,皮影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喜欢。
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先后推出了临洮剪纸、洮砚、扎染围巾、洮香、狄川牛等文创产品,游客们还可以现场体验紫斑牡丹酒酿制工艺、洮香制作、洮砚制作、壁画绘制等临洮民俗文化技艺,催生了“潮玩”双联村的新方式。
双联村非遗文创商店工作人员赵文君介绍说,文创产品销量持续上涨,其中洮砚和临洮剪纸最受游客青睐。
游客刘女士已不是第一次来双联村游玩。她告诉记者,村里环境整洁,民风淳朴,远离城市喧嚣。酿皮、油饼等美食都是小时候的味道,无论是亲子出游还是好友相约,都是理想的去处。
“从兰州、甘南和周边县区过来的游客非常多,摆个摊做点小生意,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村民王长荣说,他的老伴空闲时间就去草莓大棚和玫瑰大棚务工,每个月有三千多元的工资收入。
借着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的“东风”,双联村党支部多方筹资450万元,建成了28座全自动日光温室,通过招商租赁,引进种植能手,发展了以草莓繁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以“个人采摘+统一配送”方式,稳定销售渠道,吸纳村民就近就业。
2022年初,村上流转农户土地98亩,引进渭源壹米花卉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建设鲜切玫瑰产业基地,建成双拱双模温室6座,配套建设保鲜库、加工车间和展销中心,打造了以鲜切玫瑰、设施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日光温室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7.6万元,鲜切玫瑰产业基地每年分红10万元,‘星空露营’基地每年分红4万元。”陈体旋说,村集体收入逐年上升,村民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双联村采取“山区养殖、川区种植、全村发展旅游”的发展模式,在小洼山社重点发展牛羊养殖,扶持农户建成8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养牛暖棚64座,目前养殖肉羊800多只、肉牛590余头,养殖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双联村的转型是临洮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洮县多个乡镇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和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产业价值,一批田园变成“游园”,农户在自家院里吃上“旅游饭”,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179万人次,旅游收入8.9亿元。
行走在双联村,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也能看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双联村的人们在历史文化的浸润下,正稳步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文/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丽影/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进学 牛小栋 陈丽 蔺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