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一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夜查行动引发关注和思考——为小区安全托底如何找到最优解
一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夜查行动引发关注和思考——为小区安全托底如何找到最优解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达4亿辆。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由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增长态势。
近日,为期一个月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大幕。我省工信、市场监管、公安、住建等部门近期成立省、市、区、镇街四级检查组,针对违规停放充电与非法改装等问题开展了多轮联合检查。小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这一场场覆盖全省城乡社区的集中排查行动,查出怎样的效果?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探寻电动车隐患治理的更优解?
穿过狭窄的单元过道,几十辆电动车堆放在一起,在徐州某商住小区检查时看到的这一幕,让睢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赫永恒眉头紧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扩大火势,整个楼梯间将迅速充满浓烟,阻碍逃生。”一一检查后,他和同事们将此次检查的情况立即反馈给物业,并提出整改意见。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同比上升17.4%。一项调查显示,八成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而九成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则发生在门厅、过道及楼梯间。
一场场夜查,奔着解决突出问题去。记者注意到,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在联合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要求重点检查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以及违规“进楼入户”“飞线人,检查多个居民住宅小区、自建房、沿街门店,累计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2892辆。“一些小区停车棚内设有快递堆放处,甚至存放蜂窝煤。”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邗江区大队副大队长高程说,从检查情况看,不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行为与进驻场所自身安全条件不足,形成了风险叠加,容易引发火灾,这种问题必须持续重点关注、推动整改。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员梅亮说,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一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联合多部门进行检查巡查和宣传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但检查和处罚不是重点,关键是要通过具体事故案例讲清火灾风险和事故危害、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让居民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
尽管各地三令五申禁止在小区架空层停车,但记者近日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小区采访时,仍看到这样一幕:几轮降雨过后,原本被移到空旷地带停放的电动车,又挤回架空层内,占据了较大面积的进出通道。“只要有人带了头坏了规矩,就难管了。”小区居民郑刚摇头说。不远处的立柱上,就张贴着“禁止在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告示。
“电动车管理是个顽固性问题,反弹比较严重。”采访中,多名人士向记者表示,“可能当晚查过搬离了,隔天又停到楼里面去了。”
为什么架空层停车屡禁不止?“谁不想停在露天规划的停车位,那是最安全的,还不是因为车位不够嘛!”郑刚向记者吐槽。记者在该小区走了一圈发现,由于前期规划问题,小区仅在北门靠围墙处和绿地花园旁各设置一个带有顶棚的电动车充电处。其中,靠近北门的电动车充电处提供10个充电口,但停放的电动车却远超这个数量,还有不少自行车穿插其中。郑刚说,这些年,也有不少业主提出希望物业增加电动车车棚,但因为用地规划、资金等问题,一直迟迟没能解决。
为什么不能再多开辟些停放和充电区域呢?在物业基金充足的情况下,业主可以通过业委会向物业提出合理的公共设施安装要求PP电子。“居见大,可我们也有难处。”扬州名城运河佳园物业工作人员凌燕说,名城运河佳园小区容积率高、租户较多、人员庞杂,充电位长期供不应求。但是装充电桩受制于空间、电力容量等诸多因素。此外,还有业主因担忧充电桩有辐射或噪声,百般阻挠。“三轮电动车更让人头疼。”凌燕说,一些车主不愿意为“老头乐”“三蹦子”购买车位,甚至停在消防通道上。即使划定车位,有的车主要求必须停阴凉处,有的要离家近,众口难调。
如果有足够的充电设备和停车位,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一些地方电动车充电桩收费存在价格贵、不透明等现象,也导致部分居民不愿使用公共充电设施。有居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自愿选择执行峰谷电价,在低谷时段在家充电,充一度电仅需0.3583元;若选择在小区公共充电桩充电,除了需要缴纳充电电费外,还需额外收取每小时1—2元的充电服务费。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强调要注重系统治理、疏堵结合,强化标准引领和监管执法,完善配套服务和支持政策,在加强安全监管同时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电动车安全隐患的整治,交织着各个群体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从实践中看‘一刀切’的整治措施并不合适。”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高岳毅说,长期以来,一些居民抱有侥幸心理,一心图方便。物业管理公司缺乏足够的资源或动力来严格实施相关规则,又面临人力财力的限制。“治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行为,要堵更要疏,需要‘一点一策’科学规划,多用些巧办法。”高岳毅说。
近年来,多起电动车火灾事故原因指向电池、充电、非法改装和产品质量问题。这意味着,电动车治理并不仅在于车辆本身,其安全隐患还涉及电池质量、使用者习惯、消防设施缺失、违规停放和充电行为等方方面面。防患于未“燃”,一些小区也在积极探索更为系统管用的办法。
身为老小区的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溪南新村,联合无锡市城建发展集团零碳新能源公司,根据小区自身资源条件量身定制方案,通过“智能物联网+空间微改造”,实现车库“技防+人防+保险”三重保障。现在,小区不少居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车骑到智慧车库前,经过人脸识别这一关,才可以进入这个设有170个停车位及充电位的智能空间。一位一卡,停到别人的车位上,就没法充电。在这间智慧车库外,还安装汽车充电桩、换电柜及多台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可满足小区九成以上各类新能源车辆的安全充电需求。
不少小区安装了可以实时监测充电场景内所有电源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参数的智能设备,任何电器线路出现任何问题,系统都会立即报警并进行研判,并将信息同步传输到管理员手机和管理公司大数据平台,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也要认识到,一些技术手段如智能阻车系统、入户充电识别系统可能在一些小区难以普及,或是已有系统可能因维护不当而失效。”高岳毅说,作为全链条整治的关键环节,居民参与也不能缺位。可以建立相应平台或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发动居民参与治理行动。
这场电动自行车的全链条整治将持续到明年年底,有望用将近两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机制,靠标准管源头、靠制度管使用、靠机制管长效。同时推动提示大家养成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形成长效管用的全链条安全管理机制。后续如何推进?记者将继续跟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