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PP电官方入口老建筑被赋予新功能!杨浦滨江正汇聚更多人气活力
PP电官方入口老建筑被赋予新功能!杨浦滨江正汇聚更多人气活力百年工业的历史积淀,为杨浦滨江沉淀下“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示范区覆盖的15.5公里岸线区域内,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43处、优秀历史建筑19处。其中各类工业遗产最为突出,呈现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
杨浦滨江,高耸的发电厂烟囱下,一间小小的、别致的“一尺花园”咖啡厅,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沿江漫步后的休憩处。
咖啡厅原先是杨树浦发电厂的净水池。发电厂码头区域改建为遗址公园时,在净水池上建了一个“工业风”的凉亭。后来,杨浦区文物局、滨江集团等有关方面觉得,与其让它作为一个“盆栽”静静地立在那里,不如将它活化利用,引入成熟的品牌,让老工业遗产真正成为惠及更多人的公共空间。
净水池上建咖啡厅是杨浦对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在延续根脉、重现风貌的基础上,赋予其新功能、新价值。在杨浦滨江,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毛麻仓库、明华糖厂经修缮后,先后承办20余项省部级艺术展览;坐在咖啡厅里,点一杯拿铁眺望黄浦江,还能看到岸边一排被改造成艺术中心的巨型“灰仓”,那里原是电厂粉煤灰储灰罐……
2020年9月,杨浦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近日,国家文物局对杨浦的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评估,并在杨浦召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11省文物局共同发布《保护传承工业遗产的上海杨浦联合倡议》。
三年多来,杨浦滨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接连涌现,获得国家文物局的肯定。值得称道的是,杨浦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始终抱着“始于文物、不止于文物”的理念,杨浦区委薛侃表示,要推动工业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努力为“生活秀带”增添亮色、为“发展绣带”丰富内涵。这意味着各项工作不仅关乎文物保护利用,更关系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推进落地,以及世界级都市滨水区的开发打造。
从这个维度看,值得杨浦思考解决的问题,也不止于档案保护、文物修复等。如何让老建筑的历史属性最大化被赋予新功能?保护和利用的平衡如何把握?如何吸引更多人气、惠及更多人群?一些问题已有答案,一些则仍待回答。
杨浦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上世纪80年代,杨浦工业总产值曾占上海的1/4、全国的1/20,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中华牌香烟等知名品牌纷纷从这里走向全国。
百年工业的历史积淀,为杨浦滨江沉淀下“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文物局局长胡琳介绍,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覆盖的杨浦滨江15.5公里岸线区域内,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43处、优秀历史建筑19处。其中各类工业遗产最为突出,呈现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
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前,保护是一切的起点。杨浦尊重原有环境的肌理和历史印记,将滨江南段5.5公里作为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产博览带落实整体性保护,对2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产全面厘清底数。
为了让一砖一瓦、一梯一窗、一梁一墙重现往日光华,历史档案参考不可或缺。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鸣浩说,随着城区功能转型和滨水空间更新,原位于示范区的大部分工厂、车间等基本已停产或搬迁,部分老工厂、老车间原来历史档案面临保存不当、损毁的潜在危险。
“有些点位称得上是抢救性保护。有家旧啤酒厂几经易主,最新一任业主还是一家即将搬迁的供应链企业,对档案保护力不从心。联系上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示,要么赶紧‘接盘’,要么他们就要把档案当废纸处理掉了。”周鸣浩说,“有家纺织厂,档案室大门几十年没人开过,已经打不开了。室内都是蜘蛛网,有一间屋顶还漏水,大量档案发霉。”
周鸣浩带领的同济大学团队和杨浦区文物中心的专管员们四处奔波,开展上海船厂等12处重要工业遗产档案资料抢救工作。档案发霉受损,他们就与民间爱好者共同拟定档案抢救数字化指南,在满是霉尘的狭小空间里就地开展数字化归集。有的材料档案被“丢”在了崇明岛,他们每天驱车百公里,赶在对方上班的时间窗口整理,有时候还要到堆置杂物的荒地草丛里翻掘。
周鸣浩说,对历史档案的发掘和保护是一个惊喜不断的过程:怡和啤酒厂的设备原始图纸证明1935年中国就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许多彩图非常精美,具有艺术价值;不同时期的船坞修理工程图,说明船厂经历了多轮改扩建……
过程中,与老专家、老职工合作让团队印象深刻。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和责任心,搜肠刮肚地提供档案线索;反过来,每当找到一张老照片、老档案,又能“激活”他们的记忆,形成更多、更完整的口述史。参与抢救工业遗产档案资料的上海船厂原副总经济师葛珺兴奋地说:“有些档案,我在船厂干了43年都没见过。”
“时间毕竟太久了,很多口述历史很模糊,有不精准的地方。但这些记忆并非丢失了,结合一张当时的场景照,许多老职工就能滔滔不绝讲出许多前前后后未被记载的故事。”周鸣浩感叹,“这让我们感觉,不仅是在抢救老档案,更是在抢救一段段历史。”
在历史档案支撑基础上,杨浦滨江的历史建筑得以尽可能地“修旧如旧”,也能更好把握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譬如,杨树浦发电厂在不同历史阶段经历过各种改建。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团队阅读了几万张不同时期的建筑施工图纸,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制了“保护图则”,对厂区内工业物件、设施设备、厂区建筑等逐一进行全景解析、记录、甄别,评估工业核心物项保留保护原则要求。
“发电厂的机房是1912年建造的,所以它的空间格局不能动。”卓刚峰举例说,“有些厂房,上层的古典主义的窗户,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都很高,必须原汁原味保留。下层的窗户是后期新建的,可以根据新的功能要求修缮再利用。”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还引入BIM技术,实现操作全真模拟,精准预测实施效果。市政总院二院副总工徐辉介绍,通过BIM技术,可以把二维的图纸变成三维,让设计、施工团队更直观地看到问题,“施工前就能完全清楚地看到哪里需要修缮、哪里要放新设备、哪个位置需要开多大的孔洞,这样能减少返工,实现对原建筑尽可能小的干扰”。
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也会遇到各式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许多历史建筑,以前只是一个工业设施,或是老工厂的一个生产空间,没有独立的产证。没有产证,就没法办理工商管理、食品监管等证照。“像一尺花园咖啡厅,以前就是个净水池,何来产证?一开始,咖啡厅就面临没有‘出生证’的尴尬,甚至不能售卖咖啡。”杨浦滨江集团党委钱亮说。
在示范区建设三年间,杨浦区推动制定《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形成9项配套文件,通过临时性法规的形式,对工业遗产分类管理。规资、建设、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对空间进行实地考察、甄别评估,解决产证源头问题;再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在经营空间办理临时门牌号,为后续其他证照办理奠定基础。
依托这一机制,杨浦滨江大部分历史建筑建设管理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尺花园”也可以正常对外售卖咖啡。不过,钱亮告诉记者,工业生产空间变成公共生活空间,建筑尺度、舒适度、安全性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还会不断碰到新问题。
“有的工业厂房,单层几十米高,不改造分层太浪费,改造又会有各种新问题。有些木构历史建筑,按文物保护规定不能有明火,很难引入餐饮业态。还有些工业历史厂房,横跨开发地块和公共空间,是分隔开来各自改建还是统一规划?”钱亮一口气举了不少例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做得更像一个正面清单,并非原则性、概念性的规定,而是‘一建筑一方案’,既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能避免法规滥用,规避风险”。
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推进过程中,“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杨浦滨江原本的众多封闭空间转型为开放的生态公共空间,获得市民青睐。不过,目前的杨浦滨江,即使举办了不少艺术展、时尚大牌活动,比起主打现代艺术的上海徐汇滨江、伦敦泰特美术馆一带的泰晤士河畔、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等国内外运营成熟的都市水岸,人气仍有一定差距。
“之前也有一些知名品牌来考察过,最终因为对客流的顾虑,最终选择观望。”杨浦区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张自雯说,“不过我们比较乐观,因为现在是杨浦滨江人最少的阶段——原有人群已经迁出去,新的人群还没进来”。
新的人群,指的是未来将入驻杨浦滨江的诸多互联网公司、大型企业总部的员工。钱亮觉得,以前杨浦滨江都是工业“大厂”,一个厂动辄几千上万名员工;现在B站、美团、抖音这些企业也被称为互联网“大厂”,每家公司能带来一两万的员工,这些年轻、中高收入的人群,将成为杨浦滨江进一步发展最扎实、最有活力的基本盘。
通过工业遗产大规模的保护利用,杨浦滨江为产业导入腾挪出大量各具特色的总部办公空间载体。目前杨浦滨江已经集聚美团、抖音、B站、中交、中节能等国内外知名头部企业,吸引投资总额超千亿元,预期到2025年,将汇集30家以上在线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6年,杨浦滨江南段将有270万方商办体量投入使用,约27万创新创业人才将汇聚于此。
事实上,工业遗产在吸引企业落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交集团选择在原上海船厂区域建设办公大楼,看中的正是该区域与航运的历史渊源;美团、抖音、B站等企业的开发地块内,留有通用电气老厂房、船厂发电机房等历史建筑PP电子,企业将根据自身内容特点,在历史建筑里引入不同的功能;以改造利用历史建筑、放大区域特色著称的瑞安集团,参与到杨浦滨江风貌改造地块,开发石库门特色的商业住宅片区。
“这些企业在拿地的时候,对历史建筑的规划利用方案都很看重,在洽谈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议题反复探讨,足见杨浦滨江工业遗产集群对他们的吸引力。”钱亮说。
周鸣浩认为,杨浦滨江已进入第二轮城市更新。批量落地的在线新经济企业,不仅将为杨浦滨江发展带来新动能,也将成为其“破圈”的解局方向。
“第一轮更新是沿线贯通、硬件打造,第二轮就要增加更多人气和活力。我们考察国内外成功样板后发现,这不是打造几个网红打卡地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融合本地的社区、园区、街区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他说,“布鲁克林地区依托海军造船厂,引入艺术、音乐、电影制作、时尚大展等,打造了科技文化艺术产业基地。泰特美术馆强调让艺术进入社区,培育儿童对艺术活动的认知和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展365天不间断的活动策划,吸引了大量本地人流……这些都给了我们启发。”
未来,杨浦滨江将立足老工业区的文化底蕴和城市肌理,结合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与高校、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在滨江打造AI、元宇宙赋能的商业服务、旅游观光、流行文化等项目。
“抖音会改建一间咖啡店,B站可能为老工业建筑空间叠加文化功能……这些都是潜在的‘爆点’。而随着潮流变化,这些站在前沿的新经济公司也会最及时地应变求变,这也给‘爆点’带来可持续的动力。”钱亮说,“产业、人群、建筑、空间、思想理念等各个维度的‘老’与‘新’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