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历史记忆 新疆乌鲁木齐、阿拉沟、库尔勒地区军工厂简介(下)
历史记忆 新疆乌鲁木齐、阿拉沟、库尔勒地区军工厂简介(下)本人所创作的文章,只做今日头条首发创作,未经本人允许私自搬运使用,定追究责任,感谢您的支持。
机械局“五处”当时在自治区有两个,一个是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五处,它是自治区党委军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外名称,正式成立于1964年12月,负责人是杨一青;另一个是机械局五处,由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于1965年4月17日,处长是张思学。1966年 7月,区党委决定将自治区计委五处的一部分与机械局五处合并,重新成立自治区党委军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正福任主任。1966年12月,办公室对外名称为自治区第二机械局。
自治区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南疆选厂址途径巴伦台合影 后排左起任明山、李范林、宋士斌、杨一青、李旭升、高树棠
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对小三线军工建设抓的非常紧,按照五机部和自治区的要求,迅速选定各个军工厂的厂址。
1964年11月2日至7日,在自治区处、军工领导小组组长曾涤、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派来新疆帮助规划小三线军工建设的工作组组长盛全福带领下,及有关人员十余名乘吉普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在阿拉沟(后来的南山矿区)选定军工厂厂址.......。
阿拉沟,蒙古语意为一种可治骆驼疾病的草药,此地由于这种草药生长较多而得名。阿拉沟乡地处天山深处的山地峡谷地带,位于和静县城东北,距县城194公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纯牧业乡,301省道和南疆铁路贯穿乡境。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和硕县相毗邻。
阿拉沟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是通往南北疆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唐代石头烽燧(古烽火台)矗立阿拉沟口。军工:这里曾是中事核工业的摇篮,军工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原子铀矿(后被掩埋)。上世纪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在鱼儿沟所在地的沟口烽火台往西,依次建设了三线军工厂为东风机器厂、胜利机器厂、星火机器厂、燎原机器厂、曙光机器厂,之后燎原、曙光合并为一厂。
第一厂名:迫击炮弹引信火工品厂,企业代号:9924厂,地址: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该厂主要生产100-3引信、迫-1甲引信。1966年3月破土动工,1968年建成,至1977年共计生产各类引信140.6533万发,56式7.62毫米枪弹底火12640.6万粒,手榴弹拉火帽32.58万粒,82基本药管铜座96.7994万粒,KBM-3和KB-11底火14188.6万粒。固定资产1438.9万元,职工总总数845人。
1978年开始逐步转入民品生产,主要产品有自行车把、前后圈、衣架、单支撑等自行车配件,还生产过112E型汽车直流发电机。
第一厂名:和静82迫击炮弹厂,企业代号992厂,第三厂名:新疆自行车厂。地址: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
该厂1965年在昌吉筹建,利用新疆综合电机厂的部分厂房,试制82迫击炮弹,投入小批量生产。1968年搬迁至阿拉沟新厂,1970年恢复生产。1979年底,五机部决定停止生产82迫击炮弹,15年间共生产炮弹196.8万发,生产药管、药包83.2万发。到1985年底,共有固定资产原值1165.3万元,职工总数864人。
在军品生产时期,共向国家上缴利润821万元。1977年荣获自治区“大庆式企业”称号,1978年获五机部“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称号,产品质量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该厂是1969年发生珍宝岛事件后,于1970年6月破土动工的,1976年6月试制成功,至1985年军品收尾,共生产40火箭筒10300具,其中外贸出口4300具。
1985年4月实行兵器工业部和乌鲁木齐市的双重领导。至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2054.5万元,职工总数738人,1988年转产纺织配件,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一厂名:和静40反坦克火箭筒厂,企业代号:国营5223厂,第三厂名:新疆燎原锅炉安装维修公司,地址: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夏尔布鲁克-乌拉能盖。
该厂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由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报请办事组批准,是兵器工业部在新疆地区建设的反坦克武器“一套三厂”之一,属大三线月破土动工,当年就试制生产了69式40毫米火箭弹关键零件——药型罩。该厂1976年基本建成,完成总投资7825.13万元。到1985年末,时有职工2449人。
1977年7月开始投料试制,9月12日靶试合格,进入小批量生产,至1985年累计生产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49.6万发。1987年5月撤销军品生产线,转产民品。所生产的钢制门窗经自治区质量检验所检测,达到优质伴标准,并获自治区劳动人事厅颁发的“锅炉安装许可证”,正式启用第三厂名,在库尔勒、吐鲁番等地安装维修锅炉。
第一厂名:和静40反坦克火箭弹引信厂,企业代号:国营5214厂,地址: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
该厂建于1970年,由于选址在海拔2000米的阿拉沟,风沙大,气压对产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经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工委决定,撤销该厂,其人员、设备、厂房并入燎原机器厂。
第一厂名:乌鲁木齐手榴弹地雷厂,企业代号:886厂,第三厂名:新疆标准件厂。地址:乌鲁木齐四道岔。
该厂是利用原四道岔煤矿旧房维修改建,原名自治区第二化工厂,1967年改名为反帝机器厂,1980年与新疆标准件厂合并,改名西山机器厂。主要生产67-1式木柄手榴弹。另外还研制WL002A型线索步兵地雷,研制成功XJ40-18黑火药农用火箭,但均未投入批量生产。该厂还同时生产民用标准紧固件、圆钢钉、木螺丝以及体育器材。1983年在军转民中扭亏为盈,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该厂是原兵器工业部在新疆唯一定点生产硝铵和震源药柱的专业厂,始建于1967年,1970年7月1日,硝铵正式投产,至1977年的八年中,共生产硝铵5765吨。
1978年大搞企业改革,狠抓管理,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至1985年共完成18799吨,年均产值322万元,利税合计295万元。1983年6月新产品震源药柱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为开发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厂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各种军工配套108吨,1967年筹建,1980年与反帝机器厂合并,成为西山机器厂的一部分。
所有在阿拉沟的这些兵工厂,在80年前后,都先后军转民。在所面临的当时运输成本不断提高,信息闭塞等诸多弊端以及在同等条件下难以跟同行竞争的不利局面影响下,90年代初所有工厂都陆陆续续地进入了生存的胶着困境。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1996年,一场洪灾把阿拉沟里的五家兵工厂冲毁于一旦。当时,鉴于阿拉沟恶劣环境,且经常发生洪灾,上级领导经过深入研究后,考虑到企业今后的更大持续发展PP电子,允许所在地的兵工厂往外搬迁。
遵照搬迁自由的原则,星火机器厂、东风机器厂、胜利机器厂搬迁至乌鲁木齐,燎原机器厂则搬迁至山东泰安。其实阿拉沟里的五家兵工厂都想迁往更好内地,上级领导考虑到新疆工业基础薄弱,全都搬迁到内地的话对新疆工业发展非常不利,最后只允许燎原机器厂搬至内地。燎原机器厂搬迁至山东泰安后与其他企业合并为泰安北方机电总厂。
纵观新疆的兵工厂大部分都是从1980年开始转产,1987年,反坦克火箭筒厂在生产完725具火箭筒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疆兵工企业最后一个“寿终就寝”的是反坦克火箭弹厂,1988年,它的临终任务是完成了12400发火箭弹......至此,新疆的军事工业结束了它的神秘、令人难忘的历史,他们为新疆的国防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在国家国防建设乃至经济建设的历史宏伟蓝图里、挥洒留下了新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金岁月,光辉历程!